“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领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列子·汤问》
这段话出自《列子·汤问》,在这部道家典籍的描述中,西周工匠偃师所建造的人偶能和真正的歌舞艺人一样吟歌起舞,甚至还具有真人一般的人造内脏器官,直教周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当然,《列子》并不是《史记》、《三国志》这种尊重事实的史书,事实上这本又名《冲虚经》的黄老道家经典著作更像是反映古人睿智和哲理的传说和预言。但不管是墨子与公输班的精密木器,还是诸葛孔明的木牛流马,都证明着机关术曾经作为古代科技的结晶,确确实实的曾经存在于历史的转角处,并非神话传说中的空中楼阁。随着现在游戏,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发掘,这些流传几千年的机关产物逐渐被大众所知,它们就像松加德的极光一样,奇异又神秘。
《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献技”是列子在战国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所创作的科学幻想寓言,虽然天马行行空,但却也在另一方面映射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中国机关术之发达。想必大部分人都在高中时读过语文课本里的《墨子·公输》,里面关于墨子和公输盘的机关术是这么记载的:“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从这段文字上不难理解出,在两千多年前那场关乎国家存亡与战争起始的对局中,墨子和公输盘都动用了相当数量的攻城器械。而从“九设”、“九距”等词看来,两人至少动用了十几种可以大量投入生产,在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战争器械,春秋战国时期机关术之兴盛,在这里也可见一般。
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个机关术巅峰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根据中国最早的官府手工业生产工艺和质量规格的书籍《考工记》记叙,彼时攻木之工有七种,攻皮之工有五种,刮摩之工有五种,抟埴之工有两种,还有设色之工、攻金之工等六大类30个不同工种。手工业工匠在生产实践中发展了数学、力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把这种知识具体地应用于手工业制造。
春秋末战国初,公输盘已能削竹木为鹊,墨子已能造木鸢“飞之三日而不集”,而在墨家圣典《墨子》中,还描述了连弩车、转射机、藉车等威力非凡,极尽工巧的战争器械。
而到了秦汉之时,历史上还记载着能演奏各种乐器的铜人,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初入咸阳宫时,见到了12具做工精巧的铜人,这些铜人在绳索拽动空气鼓吹之下,演奏出的声音“与真乐不异焉”,足见其设计精巧绝伦。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穿越火线手游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