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叠加值
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尝试推算实际的攻击叠加值:
1、首先录入了观测所得平A的实际伤害(18次,
2、通过假设攻击力增加值推算出每次的面板攻击力(第一列),
3、通过固定的肉质(0.888)与假设攻击力得到测算伤害(第三列)
4、通过以假设的叠加攻击力为单变量,使最后一次伤害的测算值等于录入值4010
求得结果叠加攻击力为157
此外肉质列为观测值/平A面板。可以看到算出来的肉质基本与0.888一致,因此闭环验证了基础攻击假设(1843)和叠加攻击假设(157)的可信度。
观察比对测算和误差列,攻击18次,最大误差3.5%,折算实际伤害684,按照平均2秒的攻击速度,一场九十秒的战斗可以攻击40次左右,考虑到后20秒误差放大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总误差伤害在3000以内,约等于蔻蔻的两次基本攻击,因此对最后结果(贝爷DPS超越蔻蔻时点)的影响是误差3~4秒(一次攻击的时间)。因此决定使用该方法推演剩余的伤害。因为最终表格有49列所以这里先不列出,最后在汇总时列出。
蔻蔻的伤害比较简单,平A 1498,大招5786*命中人数。
在确认完伤害以后,我们还需要确认时间轴,因为
两人的攻击频率,大招充能速度,大招后摇时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因素就导致两人的最终伤害组成不同。
那么我们通过对俩人艹石头的视频进行逐毫秒的观察,首先设定以下标准:
1、平A后摇为最后一毫秒维持站里到下一轮攻击的最后一毫秒维持站里的时间间隔;
2、大招后摇为大招人物特写首次出现到下一次平A举手的前一毫秒的时间间隔;
3、假设大招释放时机为充能完毕后的下一次攻击弓箭出手瞬间释放,因此可以理解为一次攻击后摇时间为大招后摇的的平A(并且带技能效果);
在以上标准下,我们首先计算平A后摇时间。因为平A次数是最多的,因此进行多次测试以保证准确。
如图所示,蔻蔻平A频率高于贝爷,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这两张图:
蔻蔻站位是铁轨边缘,而贝爷一只脚直接跨进去了,因此蔻蔻靠boss更近。
而在“箭矢飞行时不进行攻击冷却读秒”的诡异设定下,蔻蔻表示:“手长并没有什么卵用,本宝宝短平快”。
有意思的是虽然我是精确到毫秒观察,但是数据相差大多数都是在小数点后两位,并且是5的倍数,不知是有意设计还是什么其他原因。那么我们取两边的中位数作为测算值,蔻蔻1.9,贝爷2.15。按照标准同时测算出贝爷开大的平A间隔为1.4秒,大招后摇2.599秒;蔻蔻大招后摇3.613秒。
在以上数据基础上我们可以制作出伤害时间轴,并且将对应伤害值制成伤害明细流水,其中蔻蔻按照大招命中人数1~4人分为4列,由于流水91行(90秒),这里就不单独贴了。
明细显示90秒内蔻蔻开大四次贝爷三次,根据“楼主嫌长没贴出来的明细数据”制作出时间/DPS图(要数据的吼一声楼主楼下补图):
图中标注了蔻蔻四种情况下分别被贝爷超DPS的时点,可以看到分别为1人18秒,二人32秒,三人52秒,4人78秒。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螺旋境界线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