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国产动作手游《苍翼之刃》(海外名:BlazBlue RR)在海外多国上线,涵盖了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App Store在第一时间给予了首页最佳新游推荐。
这并不是《苍翼之刃》第一次得到苹果的青睐,早在2015年7月台港澳地区上线和11月中国大陆上线时,App Store官方均给予了首页新游推荐。而根据Appannie的记录显示,本作已经先后在iTunes获得推荐273次。而从2016年6月5日开始 国际版BLAZBLUE RR共获得了130多个国家的iTunes推荐。
毫无疑问,《苍翼之刃》能够得到多国推荐的根本原因是游戏品质本身足够优秀,优秀到已经达到苹果官方对国际一流游戏的定义标准,因此才会毫不吝啬的予以推荐。那么这其中“优秀”的内含究竟是什么?或许是更引人关注的部分。
IP、人设、画风、大牌声优、操作手感、洗脑音乐、来玩就送……这些都是当前手游新品宣传时津津乐道的关键词,可惜绝大多数都没能在玩家的眼中停留,被一晃而过,榜单位置和收入曲线高台跳水,一闪即逝。观察《苍翼之刃》以往的宣发内容,可能除了“来玩就送”之外,其他也都说过,不同的是,口号与真实之间,水分更少。
IP还原:内核而非素材
IP的利用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好的IP对于用户进入的助推作用明显,因而几乎成为近年来手游成功的必备条件。可惜的是,IP手游虽多,却大多数仅仅流于表面,甚至仅仅挂名,游戏内容、玩法与IP本身毫无关联。好些的会使用相关素材和世界观设定,但也仅限于此,沦为换皮游戏。
《苍翼之刃》使用的是日本街机格斗IP《苍翼默示录》,原作是纯正的格斗游戏,且推出时间较晚,适逢国内街机环境落寞,因而知名度一般。但优势在于同为游戏,人物场景、角色动作、特效技能体系完备,几乎可以直接使用。但《苍翼之刃》本身是动作过关游戏,非一对一决斗,操作模式上必然需要有所取舍。
对此,《苍翼之刃》研发方91Act的态度是尽可能还原《苍翼默示录》本身的格斗感觉,舍弃动作手游主流的虚拟摇杆+技能按键模式,采用触屏点划式操作。由于格斗游戏中,角色的技能招式是通过摇杆加拳脚的组合按键触发,一个人物的技能可能多达数十个。格斗游戏的核心乐趣也就在于技能组合和格挡破发的技巧性玩法,如果采用传统动作手游操作设定,这些都必须大量放弃,影响到原作IP的核心体验。点划式操作则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点击+多方向滑动几乎可以还原所有的原作技能,并且使UI界面更简洁清爽。当然,随之而来的开发工作量也不可同日而语。
《苍翼之刃》的研发周期在一年以上,对操作手感的追求和调整是整个研发环节耗时最长的部分,并且至今仍有微调。上线至今共推出11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拥有完全不同的技能体系和战斗特点,手感一以贯之,上手度和爽快度兼顾。
推广运营:克制而非放任
继央视曝光国内手游“刷榜”乱象后,广电总局随后下发《关于移动游戏出版管理通知》,对手游内容审核、出版申报及游戏出版物号申领等方面进行规范。一时间中小厂商噤若寒蝉,在资本寒冬依旧凌冽的时刻,这样一纸通知或许会让更多人感到凉意。
刷榜、买量、自充这些现象在手游业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任何一个圈内人都有所了解,不少公司深谙此道,将此作为发行阶段的标准环节大用特用,榜单一日三变司空见惯。而在运营层面,滚服、洗用户、消费陷阱等等招数不断,令同行叹为观止,让玩家怨声载道。
对此,苹果官方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刷榜、自充一经发现即刻下架,用户评论口碑恶劣无缘推荐,这也形成了玩家对于App Store官方推荐的信任。
《苍翼之刃》的运营和推广都采取了极为克制的态度。推广方面将主要精力投入到SNS的口碑传播和用户维系中,通过玩家自产出的视频、段子、体验进行发酵,以纯游戏内容为主宣方向,回避低俗内容。运营中特别是新上线阶段坚持以玩家数量决定服务器数量,开服速度适中,通过邮箱、玩家群、论坛、贴吧、微信等渠道与玩家保持沟通,第一时间处理问题。根据贴吧、微博以及苹果产品评论可以看出,这些做法对玩家的体验提升起到了正向作用。
优秀的IP内核还原,克制的运营推广,让产品由内而外的保持游戏本质,以玩家体验为中心,这是好游戏的特征,也是获得全球认可的关键。当然,获得推荐只是上线的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获得玩家的认可,对于《苍翼之刃》来说,今天的推荐固然可喜,而后续的运营表现,或许才更有价值。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今年E3上,Telltale Games开发商正式公布了《行尸走肉:第三季》的相关信息。《行尸走肉:第三季》采用了Telltale Games最新的技术剧情承接自前两季,李和克莱蒙蒂娜将展开全新的冒险